企业动态

Enterprise dynamics

产业和创新实现“双向奔赴” 科技赋能山东高质量发展

最近,泰山钢铁集团在国内首次实现冶炼不锈钢熔炉混入二氧化碳,利用二氧化碳在超高温中的弱氧化性和强搅拌性等特性,提升不锈钢冶炼效率和品质。使用这种新技术,每吨钢可节约10-15元成本,冶炼周期平均缩短3-5分钟。而这正是山东持续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山东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科技创新上求突破,创新科研项目管理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生态。科技创新在山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持续赋能的作用。

科技创新赋能,让企业腰杆“硬起来”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力军。要发挥企业在经济发展上的强力推动作用,就必须助其突破关键技术,使其“腰杆硬起来”。在这方面,山东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得恰到好处: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在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紧紧围绕重点产业链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在创新平台、科技人才、科创标杆、产学研融合创新等方面集中发力,仅2021年山东就面向9大产业领域,共组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项目2937项,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技术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而前11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的详实数据,则进一步印证了企业技术创新为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巨大的源动力。

科技创新赋能,让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强起来”

经略海洋是党和国家赋予山东的重要历史责任,是山东加快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必经之路。而经略海洋的关键之关键是提高海洋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这方面,山东的做法掷地有声:青岛、烟台、威海三市被列入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目前全省共实施示范项目89个,完成投资44.3亿元,一批海洋经济创新型的龙头骨干企业、中小企业和产业聚集区加速崛起,为提高海洋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夯实基础;围绕海洋生物和海洋高端装备两大产业,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和产业孵化集聚创新。科技赋能、深耕海洋,正成为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力推进现代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方”。

科技创新赋能,让重大产业格局“显出来”

这在医药产业格局方面体现尤为明显。山东紧抓“国内国际双循环”国家战略机遇,加速医药科研成果产业化落地。今年前11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医药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1%。按照规划,山东还将在财政、税收、融资等方面出台配套政策,引导创新型企业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并重点培育烟台、济南、菏泽等地14个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在全省构建“三核三带多点”的生物医药产业格局。

发展不止步,科技创新无止境。山东科技部门近日发布的涉及涵盖新材料、高端装备和智慧海洋等“十强产业”领域的“2021年度拟建省重点实验室名单”,则再次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志在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山东不会放松对科技创新这个源动力的发掘和利用,必将再接再厉,深度聚焦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不断提升山东省源头创新能力,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不断“蓄能”“供能”。